色偏問題解析-印刷篇

您曾把精心設計的檔案送去印刷廠後,結果卻與您預期落差很多?關於印刷,我只能說永遠學不完,雖然彩色印刷是門很專業的學問,其實要把您辛苦設計的原稿美美的印刷出來是需要ㄧ些竅門的。

版材
常言道:七分製版三分印,可見版材對於印刷品的影響力,版的任務是使圖文部分精確地傳到橡皮布再轉印到紙上,輸出機與版材本身的品質表現在印品上可能是淺網效果、色相飽和度、中間調的層次細節有所差別。 使用便宜的版材,甚至再生版,多會有底圖填色不可低於8%,階調總值不可高於200%,外框線條不可低於0.2mm…等限制,限制越多,代表其版材或印刷機等級越差,無法達到需求。 解晰度(線數)也是一大因素,通常我們看到國外很漂亮的型錄,至少200線/英吋以上,有些甚至到250線,台灣一般為175線,線數愈高愈精美也愈難印,印的不好,細節反而容易糊在一起,墨水也不易乾,有時要等上一星期。

油墨
不同品牌油墨表現的顏色和色效率不一樣,加上油墨透明度、乾燥速度、被紙張吸收程度,最後表現在印品上可能灰平衡失調,出現色偏或某一色出現淺網效果等現象,即使同一檔案在不同印刷廠印,也會因油墨不同而產生色差、光澤度不同。

印刷機與印刷師傅
即使版材、油墨相同,在不同的印刷機印,效果還是會有很大的不同,印刷機控制油墨厚度與壓力值,影響油墨透明度與覆蓋性,是印品墨色明度與層次表現的重要關鍵,細心的印刷師傅會根據每次印件的特性,花40分鐘以上,慢慢微調到最佳效果再開始印刷,有些合版廠講求效率,採用所謂”標準流程”,其實是將印刷機統一固定在一定的數值,十字線校準即開始大量印刷,過程不到十分鐘。

承印物(紙張)
紙張是設計人員需注意的一大重點,甚至可影響印刷品的成敗。不同紙張材質的塗佈量、油墨吸收性不同,適合的設計表現也不同,即使相同的紙材,如銅版紙,除了一般雪銅、特銅、鏡銅、雙銅、單銅等區別外…日製、德製品質優於台灣製,而台製品質又優於大陸製、印尼製,其中要求的表面強度,平滑度、含水率、酸鹼度、彈塑性、白度和塵埃度…不同,當然價差也以倍數計,在印刷中所產生的效果更是大相逕庭。

作者: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/王焜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