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消除消費者的刻板印象

消費者對產品的刻板印象往往來自媒體報導、有限的體驗和片面的接觸。廣告行銷時,錯估形勢,產生爭議性的文案與話題,更會遭用戶吐槽;一旦牢固地產生了負面的成見,就很難擺脫它。

尤其,人們很容易受負面訊息影響,對正面訊息較無感,也就是說,負面訊息的影響力會大於正面訊息。越是負面的訊息,形成刻板印象所需的例證越少,消除該刻板印象所需要的例證要越多,消費者對品牌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。但也並非絕對無法改變。


改變歸類方式
消費者會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性,來分類事物,事物被歸類的方式,會反過來改變彼此之間的相似性。
例如香蕉與蘋果,以形狀或顏色分類,大不相同,以水果分類的話,相似度提高。
想要消除刻板印象,可以先從打破原本的歸類方式開始,許多國產品牌名字很異國風情,標示也盡量用英文或日文字,刻意以暗示方式傳遞品牌源於國外的假洋牌、偽日系現象。
例如,森田藥粧、太和工房、麥坎納、alasha、卡比索皇家俄羅斯冰淇淋都是自臺灣的品牌。


改變市場
新的競爭者加入、原競爭者改變,或者消費習慣改變,是否還要守著原有市場,或找到新的競爭優勢?
不同環境會凸顯不同特質同時隱藏某些特質,例如,將二個南遠北轍的人,放在美國,一瞬間它們會因為都是台灣人,而覺得與對方較親近。
改變市場代表改變需求,原本的需求與競爭優勢可能改變甚至成為包袱,與其抓著已無法吸引消費者的舊環境不放,不如重新找尋能符合自己優勢的新市場。
例如,白蘭氏雞精,以往強調補充體力,訴求的是病人、學生考試、或加班熬夜的上班族等負面經驗。重新塑造成年輕人每天存一點健康的生活態度。
佐丹奴,由中年休閒市場轉向年輕時尚市場,擺脫負成長。


改變情境
在不同的情境下比較,會傾向比較不同的特性,例如茶與咖啡,會傾向比較咖啡因;咖啡和熱巧克力,會傾向比較糖。
例如,新產品上市時,通常都會採取, 最好不要告訴消費者這是什麼,而是要告訴消費者它「不是」什麼的方式 ,把新、舊觀念(產品)結合在一起,例如「香水不是女性的專利」、「不含糖汽水」。
7-11,以往考量坪數績效,品項擺得太多產生壓迫感,現在犧牲一點空間,提昇商品質感,讓顧客舒服自在,願意在店內待久一點,反而有較多機會購買商品。

取悅顧客固然很好,避免給消費者負面印象更為重要,了解人們不喜歡產品的原因,比知道喜歡產品的原因,更有力。
高價品怕曲高和寡,往低價靠攏,推出入門款;低價品怕被貼上品質不佳標籤,開始進攻高價;老品牌怕背說老人專用紛紛年輕化;本土品牌避免土土化,所以要加點洋味國際化;國際品牌怕水土不服卻要本土化,都是為了擺脫既有的負面刻版印象,全方位佔領消費者,突破舊有品牌的客層限制。


作者: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/王焜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