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補廣告的瘋狂世界

大腦是很神奇的構造,憑著片面的訊息,大腦往往會根據你的偏好與期望,將沒有看到的部分自行編造出來,這種思維整合的行為,日本動漫界稱之為「腦內補完』,到了台灣簡稱為「腦補」。
消費者看到廣告時,會大幅簡化廣告所傳達的訊息,以摘要方式記憶,並在日後想起時,自行編造填補空白。
身為廣告人,應該要十分清楚大腦的運作方式,想辦法克服,甚至利用這個運作漏洞,引導消費者購買產品。

測試反應
大幅廣告前,通常會先篩選小部分適合的消費者測試對廣告的反應,例如某個區域、族群或背景,看看消費者看完廣告後一段時間,腦補的結果是否和廣告原始的訊息一致。

一致性的廣告
持續散發一致性的訊息,讓消費者記得多一點,回憶的時候,就不會偏離太多。
廣告內容是否流暢直觀、與生活經驗連結、擁有足夠的情感衝擊,如驚訝、好奇、感動、悲傷等,也都是幫助回憶的方法。

雖然廣告中的腦補現象可能讓消費者個別解讀,引發不少誤會,但反過來說,利用消費者的腦補,企圖讓消費者過度聯想,也是一種吸引買氣的方法。這種例子其實不勝枚舉;

相關名詞
最常見的就是產品名稱中只要有某個名詞,就會直接被認為與那個名詞有關。
‧松露巧克力沒有松露(只是形狀相似) 。
‧鳳梨酥用冬瓜作的(沒有鳳梨)。
‧維骨力不能補骨頭。
‧落建洗髮精不能改善落髮,更是腦補界中的典範。

營造情境
‧伯爵奶茶,以前大概只有貴族能喝,感覺比較高貴。
‧明明是台灣製造,卻要寫幾個日文字裝高級。
‧各式泡麵、餅乾、零嘴「華麗的外包裝」總是特別吸引人,但內容物...。
‧清朝宮廷秘方、慈禧不老祕方,華陀古方等,似乎是用不膩的梗。

名不符實,依舊人氣強強滾
‧太陽餅沒有太陽,龍角散也沒有龍角。
‧熱狗是雞肉和豬肉做的。
‧海底雞是鮪魚罐頭。
‧牛舌餅是素的。
‧千層酥其實不到1000層。
以上情況大家或許早已見怪不怪,但如果標榜,諾貝爾○○科學家研發、○○專利成份、技術或配方、○○產地,就得負起責任,畢竟建立品牌可能需要十年,一旦被踢爆,崩毀就在一瞬間,不可不慎!

作者: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/王焜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