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選擇適當的幀率?

影片是許多圖片連續播放,每一張圖片稱為一幀(影格、frame),幀數30 表示每秒播放30張,稱為 30fps (Frames Per Second), 幀數越大,畫面越流暢,但檔案也越大。

24p
電影百年主流標準,因此有”電影效果”,通常搭配較慢快門,如1/25或1/50,動作快時會呈現動態糢糊效果,無法放慢播放。
剪輯軟體輸出須達電視輸出的標準30P,轉換時須補格,使畫面易生晃動感,不利於快速變焦與大景深,適合夢幻感。


30P
電視規格,主要的錄影模式。
一般情況、無後製需求下使用,如會議或家庭旅遊,最適合直出的用途。


60P
高清畫質,快速運動時細節不會糊掉,適合運動或3D錄影。
轉換成電視規格,須降為30格,但快速移動的畫面會較清晰。


48~60P
高標準紀錄片或廣告CF,目前專業影音常使用的標準。

90P以上
格數越多,動作越流暢,因快門速度快,動態糢糊較低。
慢速播放時,調整空間多,除了可表現畫面瞬間凝結,減少拍攝遠物或微距時畫面晃動的現象。
‧如無特殊需求,30或60fps較適合,慢動作需求時再使用120fps。


播放系統
‧NTSC系統:台灣、美國、日本使用。
每秒30格、525條水平掃瞄線、每秒15750條掃瞄線。(快門一般1/60秒)。
‧PAL系統:大陸、香港、歐洲、東南亞地區使用。
每秒25格,625條水平掃瞄線、每秒15625條掃瞄線。(快門一般1/50秒)
‧網路播放較不受此限。
‧電力系統,歐規50Hz,美規60Hz,兩大電視系統分別設計成50i跟60i


快門速度
‧人眼有視覺殘留,平均值略高於16fps。
一般人視覺神經的快門速度約1/80~1/120秒左右,因此物體快速移動時會產生”動態糢糊”的感覺。以高於1/300秒的快門拍攝,會因每一畫格過於清晰,沒有適當的”動態糢糊”,反而會喪失流暢感。
‧快門設定必須比幀率還快,比如60fps搭配1/60、1/120、1/180。
‧影響畫面糢糊的不是幀率,而是快門速度。較低的幀率,可以搭配較慢速的快門速度,因而讓動態較糢糊。
‧最適當的快門數 通常是幀率(FPS)乘以2;如25p,快門設定1/50秒。60p設定1/120秒。

‧一開始就使用與播放符合的幀率最好,不一定越高越好。
‧超高速攝影(120fps以上),資料流量大,攝影機處理更費力,有些機型有時間限制、無法錄音、甚至為了高速處理而犧牲畫質的設定。
‧一般使用24、25、30、60fps,可將攝影機的畫質與續航力發揮到最好。


作者: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/王焜台